陪伴家中的佛陀 —《心靈的視覺》開示之感悟
心靈的視覺、家中的佛陀、陪伴父母、修行、慈悲
父母是家中的佛陀,退休後,陪伴父母,但父親卻不理解我提前退休、選擇修行的意義。在《心靈的視覺》開示中,我打開智慧的心靈視覺:看到父親曾經的心結,看到時代的遞變,看到目前匱乏的不是金錢,而是慈悲。菩提慈悲的光芒,點亮希望。
心靈的視覺、家中的佛陀、陪伴父母、修行、慈悲
父母是家中的佛陀,退休後,陪伴父母,但父親卻不理解我提前退休、選擇修行的意義。在《心靈的視覺》開示中,我打開智慧的心靈視覺:看到父親曾經的心結,看到時代的遞變,看到目前匱乏的不是金錢,而是慈悲。菩提慈悲的光芒,點亮希望。
對金菩提禪師開示的感悟:《心靈的視覺》
壹、 恭敬陪伴家中的佛陀
一、四張犁農村公園‧2016年春天
一大清早,從南屯區,經由快速道路驅車趕往北屯,探望年邁的父母,順便載媽媽到附近社區的關懷據點上課,社區關懷據點就是俗稱的「老人托兒所」,媽媽最愛在那裡上課、進修與學習。
之後,有兩個多小時的自由時間,我會待在四張犁農村公園,等待媽媽下課,我在那裡淨化公園、練功或看書。蔚藍的天空下,倘佯在綠草如茵的草坪,聆聽蟲鳴鳥叫,感受清風徐徐。
二、退休與禪修‧2011年秋天
自幼,我是個敏感善良的小孩,心地柔軟而慈悲。2011年秋天,剛滿五十歲,我辭去教職,一心一意走向心靈,我家同修與孩子們,也都體諒我嚮往心靈的決心,全力支持我的抉擇。
自幼,我是個敏感善良的小孩,心地柔軟而慈悲。2011年秋天,剛滿五十歲,我辭去教職,一心一意走向心靈,我家同修與孩子們,也都體諒我嚮往心靈的決心,全力支持我的抉擇。
剛開始修行,我專注在新時代心靈(New
Age)的探索,它所涉及的能量振動、意識頻率,甚至量子力學等,都與我退休前的主修「物理學」息息相關。直到2014年春天,因緣昇起,風雲際會,我獲得殊勝的機緣,進入菩提禪修,展開全新的心靈視覺之饗宴。
三、小鎮的故事‧1930年代
父親出生在1930年代,年幼的父親與同儕競爭,在學業、領導力、甚至相撲上,都可輕而易舉的擊敗對手,所以引發許多嫉妒與攻擊。
父親出生在1930年代,年幼的父親與同儕競爭,在學業、領導力、甚至相撲上,都可輕而易舉的擊敗對手,所以引發許多嫉妒與攻擊。
父親無懈可擊,唯一的弱點就是「貧窮」!他出生在全鎮最貧苦的三級貧戶,祖父無業,祖母一人扛起家計,打零工養活全家老小十餘口。父親的三妹因營養不良而早逝,三弟也因生病無錢就醫而送養他人。一連串慘痛的打擊,形成父親堅守的價值觀,他始終認定要當強者才不受歧視,而強者的標準就是財富。
四、父兄體制的童年經驗‧1960年代
媽媽刻苦耐勞、辛勤持家,且在國小擔任教職,雙薪家庭,所以我出生的1960年代,家裡已經由一貧如洗,轉為小康。
父母生下三個兒子,沒有女兒,所以家中並無重男輕女現象,但卻有其他形式的「歧視」:排行最小的我,因身材矮小,心地善良,天生慈悲,被歸類為「弱者」的樣板,滿腹的理想也被視為不見容於社會的寫照。我在這樣的家族氛圍下度過大半輩子,直到五十歲覺醒!我深刻體會「弱者」之苦,然而!什麼是「弱者」?金錢與身高是唯一衡量標準嗎?佛前許願,發心立誓,誓願以未來的生命,慈悲助人,普度眾生;消除歧視,眾生平等。
五、恭敬與陪伴家中的佛陀
因為慈悲,進入菩提。一方面跟隨師父禪修,一方面就近伴隨父母。師父的話語,歷歷如繪:父母是我們身邊的佛,身邊的菩薩;父母與佛,無本質上的差異,只有量級上的差別;如果不報父母恩,那別說自己是好人,根本就是渾人!
因為慈悲,進入菩提。一方面跟隨師父禪修,一方面就近伴隨父母。師父的話語,歷歷如繪:父母是我們身邊的佛,身邊的菩薩;父母與佛,無本質上的差異,只有量級上的差別;如果不報父母恩,那別說自己是好人,根本就是渾人!
菩提的教導以慈悲與孝順,做為弟子修行最根本的門檻。因此在菩提的歲月中,我不忘父母,恭敬陪伴,噓寒問暖,悉心守候。
六、修行的挑戰與試煉
父母健朗而具生活自理能力。我單純的陪伴之心,卻演變成修行的試煉,那是因為父親潛意識中固守著一種想法:修行就是弱者的表現;一切要靠自己,不是靠神佛菩薩;成天在家裡進進出出,不如到外頭打拼掙錢…。
父親是退休校長,當年在威權的環境裡,他具有無上的權威。現在,歲月無情,曾經升旗台下五千位師生,猶如退卻的海水,不見影蹤;子孫也多因事業繁忙,遠走他鄉。我的陪伴,在某種程度上,卻成為他抒發權力、表達情緒的對象!
貳、《心靈的視覺》開示之感悟
一、磨難,就是成就之路
為什麼選擇陪伴?那是因為心中不捨,捨不得父母獨居,乏人探問。師父曾說:人人都可以遇見佛陀,那是你的父母親。要感恩父母,向父母懺悔,替父母懺悔。父母養活一場,就是天大的恩情!修佛,不可以不認識身邊的佛陀!
為什麼選擇陪伴?那是因為心中不捨,捨不得父母獨居,乏人探問。師父曾說:人人都可以遇見佛陀,那是你的父母親。要感恩父母,向父母懺悔,替父母懺悔。父母養活一場,就是天大的恩情!修佛,不可以不認識身邊的佛陀!
對於父母,我只有兩個字:就是「陪伴」!陪伴父母卻有說不出的酸楚!我憶起師父的話:這是你該經歷的苦,九九八十一難,少一種痛苦,就少一種智慧。少一種痛苦,就不能成就完美。磨難其實就是成就之路。師父在網路開示中教我們一個祕法:讓大家讚美你,你就會收到最大的祝福!在父母面前,我得不到任何祝福讚美,但是我選擇留下來!
二、《心靈的視覺》的啟發
就如師父所說:今天的痛,像是頭頂上的那片雲,它只是一種臨時的感受。那個痛是假的,是名為痛,實為真真假假的一種表相,我們不要去在意這些感受,我們必須堅持的是誠心誠意,堅持慈悲!
陪伴父母的過程中,我更深刻體悟師父在《心靈的視覺》所說的:凡人和聖人的差別,就在你內心有沒有一個認識自己、認識世界的智慧的視覺能力!
執著於今日這兒苦、那兒痛,那是你胸無大志,心無大願,那是你太過自私,太在乎自己,太計較利益得失,不要太在乎生活中的每個細節。大約知道是對的,就應該去做,這才是大丈夫。
三、有關貧富貴賤的《心靈視覺》
父親的一生經歷了戰亂與貧苦,和平與富足;而今日經濟騰飛,卻也促成金錢至上的價值取向。它刻畫著由貧至富的時代軌跡。
富有之後的後遺症,往往就是慈悲心的喪失。師父在《心靈的視覺》裡說:我們的貧富貴賤,不僅僅只是由外在的職業所決定,若心中充滿著貪婪,無智慧、無慈悲之心,這是真正的窮人。貧富貴賤,是由我們的精神視覺的能力、深度、廣度、寬度、長度來決定。用慈悲心、善心、大愛之心幫助別人,才是真正富貴之人。所謂富,就是不缺;所謂貴,就是當別人的貴人。
四、有關孝順的《心靈視覺》
孝順與慈悲,除了誠心誠意之外,還要有智慧的目光,要有一個寬廣的心靈視覺。在陪伴父母的日子裡,我看到父親過去年幼遭受的欺凌,轉成對我的鞭策與擔憂,其實這是父親對我的一種「慈悲」。
孝順,是對父母,對家中的佛陀;慈悲,是對眾生,天下眾生皆是我的父母。陪伴天下需要陪伴的人;幫助天下需要被幫助的眾生人。孝順是修行的起始點,慈悲是我欲到達的彼岸。
在修行的路上,我經由父親看見時代的縮影,貧窮的歲月中追逐金錢,但在衣食無虞的年代,我們更應該嚮往高尚的心靈視界。現今不缺金錢,缺乏的是慈悲心。
五、綻放慈悲的光芒,點燃未來的希望
天空突然飄起陣雨。我在雨中持續進行四張犁公園的淨化,春雨滋潤著大地一片翠綠,社區居民各自回到溫暖的窩。我返回媽媽上課的地點,接她回到家中。不料,卻與爸媽在客廳裡,驚見一則「隨機殺童」的驚悚新聞!
這個社會怎麼了?瘋子這麼多?豪宅與超跑保護得了無辜的孩童嗎?究竟發生了什麼事!父親也無言!!
泛紅的淚光,揪住我激動卻堅穩的決心:一個願望,無量善緣;菩提之心,永不退轉。我在心中對父親說:爸!這正是我修行的原因:過度物質、金錢第一;鼠目寸光、心靈空泛,需要菩提,需要心靈的視覺。需要智慧,需要慈悲。
爸爸與我跨越兩個世代,我們各自填滿時代的匱乏:
父親追求錢,在金錢匱乏的年代,用錢養活我!
我衣食無缺,在慈悲匱乏的年代,我追求慈悲!
在菩提歲月,綻放慈悲萬丈的光芒,點燃未來的希望!
没有评论:
发表评论
欢迎来到金菩提禅师评价介绍